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是协调统一关系。经济建设是基础、社会发展为目标、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传承创新为灵魂。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国内践行,也要引领国际;既要抓住突出的环境问题,又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既不能为眼前的利益和一时的增长而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透支子孙后代的福祉,也不能因为环境保护而甘于贫困、放弃发展。如果不注重改善民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难以实现;如果只注重改善民生而忽视环境质量改善,民生也难以持续改善。因此,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五位一体与相关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社会发展为目标、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传承创新为灵魂。生态文明是生命力、承载力和整合力的融合,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
经济建设是物质文明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兴国之要,是脱贫致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举措。生态是自然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纽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不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谋全局、谋万世,通过统筹规划、长短衔接、政策措施配套,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面绿色转型,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强有力的制衡机制和前进方向。
政治文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明了前进方向,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当前的政治建设的创造了条件。政治文明应当保护不同利益群体及其需求多元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渗透到政治文明建设之中,并成为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或增加了群众的不满;体制改革从环境保护领域切入,不仅改革阻力小,还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推动环境领域的群众参与,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经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不断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生态文明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反映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程度。精神文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及组织性、纪律性状况。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抓住突出的环境问题,又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高度出发,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先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统筹源头治理、过程严管与排污不达标严惩,协同推进资源节约、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传播、制度构建、技术创新与资金投入,使各环节各要素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整体,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不能以为生态环境好就是生态文明了。生态是自然存在状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程度,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精神文明的保障。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好,但因物质十分贫乏,人们不得不“砍柴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困,形成“贫困-生态退化-贫困”的恶性循环。换言之,生态环境好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才是生态文明的长久之计。
二、生态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关系
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演化的。从时间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关系是传承、是扬弃、是超越、是创新。
人类从诞生起,就依附于自然。原始社会,人类生产活动靠简单的采集渔猎,必须依赖集体力量才能生存,人与生物、环境协同演进。只是到了近代社会,人类才逐步摆脱自然界及其生态条件的地域性限制。以铁器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进入农耕文明时代。由于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美洲玛雅文明等古老湮灭了,与过度放牧、过度垦荒和盲目灌溉等活动有关。
农业文明是我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表征,天然的环境友好特性成为农业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的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在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继承与弘扬优良的传统,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从建国初期的农业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城市化,以及最近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整体上看并没有摆脱“追赶型”的现代化思路。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人类社会才逐渐“忘记”自然规律及其约束,追求一种超越自然资源制约和生态规律约束的普遍性(无论地域)、即时性(不分时节)和无限性(不加节制)。由于生产力发展,人类开始了对大自然空前规模的征服,创造了巨大财富,也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20世纪“八大环境公害”(比利时马斯河谷污染事件、美国多诺拉污染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及富山、四日市米糠油等有害气体与毒物事件),危害公众健康,引发人们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
1962年,美国作家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用触目惊心的案例阐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20世纪70年代,发生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矛盾显现。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首次向世界发出警告:“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同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号召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马凯,2005)。
1987年,时任挪威首相的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号召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不能以为生态文明就是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中的理念,延续了农业文明以来的思想精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我国先哲提出的“天人合一”一脉相承;尊重自然也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理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更要运用现代科技以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最新成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迈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可使人民群众公正地享受发展成果,使社会更加和谐。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作为工作判断的最高标准。通过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开创一个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在生态建设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保护环境。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的日益接近,群众关心的民生,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越来越高,关注流域生态保护、关注饮用水源、关注雾霾天气等与生活相关的议题。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安全,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蔓延也源于环境恶化。加强生态建设,只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才能有民生的不断改善。如果不注重改善民生,难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如果只注重改善民生而忽视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也难以得到持续改善。因此,我们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建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要服务社会建设。在项目审批、环境违法案件和污染纠纷处理中,必须把握一条底线:是不是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是不是把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放到了第一位。因为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应当包括环境权利,必须切实维护好;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监督,管理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在具体工作中,要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不断加大水源地保护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呼吸到新鲜空气,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和不利影响;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物,扶持和激励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对粮食、蔬菜、肉类、海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和全过程加强监管,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果、蔬菜、药材和畜牧业,实现“三农”互动多赢。
不能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环保工作。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土空间布局及其优化、资源节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看成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否则就可能与其他相关环节脱节。与之相对应,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所有政府部门均要担负起相应职责。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社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文化、绿色消费、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部门联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丽中国,新中国70年70人论生态文明建设》,449-461
原创: zhou5605